农维慧:真情铸就民族团结的“连心锁”
摘要:北京时间20191202关于【农维慧:真情铸就民族团结的“连心锁”】的具体情况和说明,让www.memphispianoteacher.com新闻频道以图文形式为您慢慢道来。
农维慧(左三)遍访陇穷村贫困户。(田东县委宣传部/供图)
“奔康路上一个民族不能少”
农维慧刚担任作登瑶族乡党委书记的时候,面临这样的境况:全乡共有14个贫困村,1.5万贫困人口。如何带领群众脱贫,怎样促进经济发展,是摆在农维慧面前的首要问题。为此,她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全乡贫困户,分析致贫原因,寻找精准扶贫的突破口。
“奔康路上一个民族不能少,要以我们的辛苦指数,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。”这是农维慧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3年来,她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脚踏实地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。全乡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,1997户8531人脱贫销号。
扶贫先扶志,治穷先治愚。农维慧提出通过党员带动、干部结对帮扶、宣传扶贫政策等多种形式,重点在贫困户思想教育上下大功夫、苦功夫。同时,她带领党员干部面对面做贫困户思想工作,并安排班子成员组织开展集体思想教育、政策宣讲专场210多场次,每周深入到各村进行蹲点调研,为群众理清发展思路,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没有户口、住房不达标、务工难、办事难等问题。
农维慧给农村党员上党课。(田东县委宣传部/供图)
“‘你好’瑶话叫‘梅隆’、‘吃饭’叫‘齁耨’。”该乡宣委曾燕梅是个汉族姑娘,到作登工作几年,现在能听懂甚至会说几句简单的瑶话。“农书记特别注重民族团结工作,她时常叮嘱我们乡的干部,要时刻牢记我们是民族乡,做工作的时候要特别耐心,切不可伤了与群众的感情。为了更好地与瑶族群众交流,她还组织举办瑶话班,让瑶族干部轮流授课,教汉族、壮族干部学瑶话。”曾燕梅说,学习瑶话便于接待瑶胞群众,了解掌握当地民风民俗,进一步拉近了和老百姓的距离,对下村开展工作有极大的帮助。
作为一名民族乡的党委书记,农维慧特别注重抓好民族团结,思想上能够自觉学习党的民族政策,工作上时刻维护民族利益,加强全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3年来,全乡民族团结一家亲,未发生过危害民族团结事件。
“瑶族文化是作登一张独特的名片”
作登瑶族乡的瑶族文化内涵丰富,歌舞艺术表现美妙独特。农维慧到任后,着力做好瑶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工作。“瑶族文化是作登一张独特的名片,要传承发展好。”农维慧说,要把作登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提炼成具有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,并着力把最具亮点的民族文化品牌做强,促进作登的旅游、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。在她的极力推动下,近年来,该乡打造了以瑶族金锣舞、金唢呐、金瑶歌等为代表的文艺精品,着重保护梅林村瑶寨古屋群为代表的建筑风格、瑶族服饰等民族元素,组建了梅林、新安等6支瑶族金锣舞文艺队,多个节目成为田东县主要庆典活动展演项目之一。
为了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,农维慧推进在全乡中小学开设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课程,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。目前,金锣舞、金唢呐、金瑶歌等“三金”文化已进入辖区小学课堂,在梅林、平略、新安等村男女老少都会跳金锣舞。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,实施瑶族文化公共服务中心、瑶族文化长廊、金锣舞文化广场、民族贸易街、民族乡大门、特色街道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建设项目。
打好“民族牌”,以节庆活动推介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。每年都举办布努节庆祝活动,规模逐年扩大,内容不断丰富,让外界不断认识和了解布努瑶文化。同时,通过打造民族节庆品牌,以“政府搭台、经济唱戏”的方式,广泛开展经贸洽谈和招商引资活动,文化保护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并举。(沈泉池、罗霞)